市場關于電池金屬供應的擔憂正在加劇。繼剛果(金)暫停鈷出口引發(fā)震動后,另一關鍵金屬鎳也面臨主要供應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政策收緊。這可能進一步擾亂全球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穩(wěn)定。
印度尼西亞是全球最大的鎳生產(chǎn)國,供應量約占全球六成。2025年以來,該國不斷釋放出一系列加強鎳資源管控的信號。今年1月,印尼鎳礦商協(xié)會(APNI)曾宣布批準了2.985億濕噸的鎳礦開采配額,該規(guī)模高于去年及市場預期。然而,印尼能源和礦產(chǎn)資源部于2月介入審查,并暗示將縮減配額。官方表示,此舉旨在保護有限的高品位鎳礦,防止資源過快枯竭。3月中旬,收緊信號進一步明確,并具體體現(xiàn)為一系列財政及定價機制的調整。
印尼作為全球鎳資源的 “巨擘”,其政策調整對鎳市場沖擊巨大。印尼計劃大幅上調鎳礦特許權使用費,將鎳礦稅率從 10% 上調至 14%-19%。一旦實施,在印尼運營的礦企成本將大幅增加,進而推動鎳礦價格上升,下游冶煉廠采購成本也將水漲船高。
與此同時,印尼對金屬礦產(chǎn)基準價格(HPM)計算方式進行了重大調整,更新頻率從每月一次改為每月兩次。這一舉措旨在讓基于 HPM 計算的特許權使用費和稅收能更及時地反映國際鎳價波動,確保政府在鎳價上漲時獲得更多財政收益。受供應收緊預期和政府挺價意愿的雙重影響,截至 3 月 24 日,印尼主流鎳礦價格持續(xù)攀升。今年一季度,三元前驅體材料電池級硫酸鎳已出現(xiàn)約 5000 噸的供需缺口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印尼的影響力不止于鎳。該國也是重要的鈷生產(chǎn)國,鈷通常作為鎳礦開采的副產(chǎn)品,兩者常被加工成中間品氫氧化鎳鈷(MHP),是生產(chǎn)電池級硫酸鎳和硫酸鈷的關鍵原料。市場觀察人士指出,鋰、鈷、鎳等關鍵金屬價格近年因新能源汽車需求激增而劇烈波動。這催生了資源國的“資源民族主義”情緒。資源國家希望抓住市場機遇,發(fā)展本國經(jīng)濟,并提升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話語權。